一、学徒的故事
中国有句俗话: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姻是每一个人的终身大事,恋爱是人们进入婚姻的必经途径。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要面临这样的重要决定:与谁结婚?何时结婚?那么,什么才是我们做出决定的标准?决定我们的婚姻是否幸福的因素是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一些人注重对方的票子,车子,房子,一些人注重对方漂亮的脸蛋,窈窕的身材。在看到这些外在条件时,我们有没有看到对方是一个怎样的人?心灵是否美善?在说"我愿意"之前,你是否慎重而周密地考虑过对方的人品?对方的人品又如何考察?
有些信仰基督教的年轻朋友说:“只要我俩有共同的信仰,而且从相处到结婚内心都有平安,那就说明我们是上帝配合的了。”那么,是不是只有两个人有共同的信仰,就会拥有幸福的婚姻?如果真是这样,那些曾经在上帝和众人面前宣誓立约而后又离婚的人,他们的问题又出在那里?婚姻幸福与否,难道真的是命中注定吗?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我们该如何避免或尽量减少婚姻的破裂呢?关于这些问题,我想先从《学徒的故事》讲起。这个学徒的故事是我小时候听父亲讲的。父亲出生在辽宁省一个偏远穷苦的小山村。当时,那里的经济条件非常落后,村子里最有钱的‘大户人家’也只是把孩子送到县城或者省城读书,读到高中之后就再没有钱继续供养孩子深造了,有高中学历的人,在当时就已经算是大知识分子了,对于广大穷苦家庭的孩子来讲,上学简直就是一种梦想。我父亲家里很穷。他说,那时穷人家孩子最大的盼望,就是能够到村里的一个杂货铺当学徒,我小的时候还能看到过那种小杂货铺,就是一个很小的房子,摆着糕点,糖果,文具,以及日用百货等等,总之什么都卖,有点像现在的小超市。或许你会问:“为什么孩子们都梦寐以求地要做学徒呢?”因为做学徒就要盘点货物和算账,就是穷孩子们能够有机会学习认字和算术的唯一渠道。
杂货铺的老板(当时叫做掌柜)在村子里可算是绝无仅有的知识分子,穷孩子都期盼着能跟着他来改变自家几代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况且做学徒还可以为家里减少一个人的口粮,这对当时小山村的穷孩子来说真可谓‘一步登天’的美事,所以,有的家长会走门路,托朋友,请客送礼,千方百计把孩子送进铺子。做学徒的孩子深知机会得来不易,所以兢兢业业,不敢有半点的懈怠。但奇怪白的是,这些孩子往往在学徒将要期满的时候,就被掌柜的炒了‘鱿鱼’。家长问:“我儿子犯什么错误了?”掌柜的说:“你回去问自己儿子吧。”于是,家长回家问儿子。儿子说:“我也不知道。”村里的人们都好生奇怪。父亲告诉我,‘谜底’后来被揭穿了。原来,每当一个徒弟的学徒期满的时候,掌柜的就会把徒弟叫到自己跟前,说:“徒弟,你学得差不多了,可以独当一面了,师傅明天要到城里进货,你好好看管铺子。”当时农村根本没有汽车,到县城,省城进货只能赶着胶皮轮马车。这样一来,师傅常常要一两个礼拜不在铺子里。师傅跟徒弟说:“我离开这一两个礼拜,铺子里的事情由你全权负责。但是要记住:铺子里所有的东西都是属于铺子的,不是你的,你要忠于职守。”徒弟说:“师傅放心,我一定尽力,您就瞧着好吧。”于是,师傅进货去了。在师傅离开的这段时间里,学徒一般都会努力做事情;按时开门,按时打样......总是趁着师傅不在好好表现一下,打扫房间卫生时也会比师傅在的时候更加彻底一点,有些平时从来没有打扫到的地方也要打扫打扫。这样,有一天他就会在箱柜底下或地砖缝隙中发现一个布满灰尘的银元......
故事讲道这里,你们可能已经猜到结果了,师傅回来后,第一天没有什么动静,师傅什么话都没说。第二天师傅会问学徒:“我出门在外的这几天铺子里没有什么事情吗?”“什么事情都没有’一切正常!”师傅点点头,还是什么话都没说。到了第三天,师傅说:“好了,伙计,把你的父母请来,你的学徒期满了。”银元是怎么回事?对,是师傅故意放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对学徒以重任之前,师傅要考察一下他的‘心’。学徒看到银元上布满了灰尘,就以为一定是谁不小心把钱掉在那里,上面厚厚地尘土显然说明它落在那里已经很长时间,无人知晓,于是,便有了前面的故事。
学徒的‘心’决定了银元的命运,从而也就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遗憾的是不止一个徒弟如此,而是个个徒弟都没有逃出同样的结局。学徒之所以没继续留下来,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不够,乃是因为他们的‘心’不可信任。可见有能力的人易得,而有‘心’的人却是难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杂货店老板留用徒弟的原则是:不仅要有能力更要有品格。如果没有品格,即便有能力也坚决不能留用。其实这一智慧做法是来源于圣经的【路加福音】。耶稣说:“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指的就是品格。
如果连一个小山村里的杂货铺老板选择学徒都如此慎重地查验对方的品格,那么年轻人在选择伴侣这件终身大事上,岂不更应该以品格为重吗?
二、素质的核心是品格
毫无疑问,年轻人谈恋爱找对象,谁都想找一个高素质的人。那么怎样才能算得上时高素质呢?许多人都认为:‘素质’是指一个人所拥有特长和技能的多少,所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知识面的宽窄,身体的健康状况的优劣,心里承受能力的强弱,以及言谈举止的雅俗等。其实即便具备这些良好的条件,也不见得就是高素质的人,让我们看看吧。那些‘电脑黑客’可都能算得上是高智商,高技能的人,但他们给社会带来多少麻烦和损失;写诲淫诲盗书籍和传播网络色情小说的都是些有知识的人,但他们给社会带来的却都是负面影响,多少学生家长谈起他们都是愤愤然;再看看体育赛场上屡见不鲜的兴奋剂事件,就可以看到许多体育巨星们的内心世界;此外,许多江洋大盗在作案时都镇定自若,心里素质可谓极佳,可是他们却不会被看成是高素质的人,那么他们所欠缺的是什么呢?——是品格。
素质虽然是多方面的,包括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里素质,艺术素质等等。但是这些素质,所指的都是人的能力,是属于‘素质’概念内涵中的次要因素,而人的品格才是素质中最为核心的部分。
一个人即使具备多方面超群的能力,但如果没有好的品格,就不会被认为是高‘素质’的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品格才是决定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关键。
三、品格与能力的关系
作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既要有‘手’【动手能力】,又要有‘脑’【智力】还要有‘心’【品格】,这三个方面都应该具备。其中的品格是最根本的,没有了品格,其他方面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
人的品格与能力的关系,就如同拇指同其他四个手指的关系,人在握拳头的时候,将拇指抱在其他四个手指外面所构成的力量,远大于将四个手指抱在大拇指外面所构成的力量。不信。你可以现在试一试。在这里,大拇指就好比一个人的品格,许多人很有做事情的能力,但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品格,他们通常喜欢在人前彰显个人的能力,而将不良的品格隐藏了起来。这样的人,虽可以成就事业,却不能造就他人的心灵,只有那些具有美好品格的人,才会对他人的生命产生积极的影响力。我由此联想起小时候父亲与我的一番谈话。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有个年轻的外科大夫,叫陈中炜,他成功地进行了一例断手再植手术。那时候的中国非常贫穷,医学技术和设备也十分落后,所以这一消息震惊了世界。当时【人民日报】,【北京日报】乃至【中国少年报】都在头版头条做了记实报导。正在上小学的我在学校里读了这个文章,回到家,全家人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我就问我父亲断手再植手术是怎么回事。(顺便说一句:那时候,我们一日三餐都是全家人在一起吃的。父亲很多谆谆教导,我们都是在饭桌上听到的。而现在,许多家庭一周都没有一顿团圆饭。家庭的概念在人们心目中越来越淡漠了。)父亲也是外科大夫,他详细地给我讲各种各样的断肢再植手术。从断腿,断臂,断手......最后讲到断指再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父亲说,其他手指断了,即使无法再植,对日常生活也影响不大,但如果大拇指没有的话就麻烦了,大夫一定要设法从身上的其他肢体上取来一个指头(一般会取一个脚趾,但不能是大脚趾)移植到大拇指的位置。父亲说即便患者伤残得全身手指脚趾所剩无几,大夫也会毫不犹豫地截下其他的一个指头。(我想。正是这一点使我至今对断指再植记忆犹新。)我当时倒吸了一口凉气,问父亲:“患者已经很痛苦了,这不是更增加它的痛苦吗?”父亲说,比起其他的手指来,大拇指对手的功能起着更加关键的作用,如果没有大拇指,其他四个手指再健全,充其量也只能饶痒痒。我当时就试了试,还真是那么回事。
几年前我给大学生做婚恋讲座,当我讲到这里时,有个男同学立刻用食指和中指夹起一瓶矿泉水,高高举过头顶,低着头不讲话也不看我,我知道他在向我挑战。由于他坐在前排,所以这一明显的举动引起全场学生哄堂大笑。我尽力让大家安静下来,然后停下来对那个学生说:“同学,请你用这两个手指把水瓶盖拧开,并当众喝一口水,怎么样?”他没办法了。全场又是一阵哄堂大笑,其实他帮我证实了这一点。
《土师记》记载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以色列人攻取上帝给他们的应许之地时,抓到俘虏就将他们的大拇指和大脚趾砍掉,这些战俘从此就不能对以色列民族的安全构成任何的威胁了。因为他们的脚连站都站不稳,更不要说奔跑了。他们的手不能抓东西,更别提拿刀枪打仗了。我在这里举这个例子,不是谈以色列当时的作法是否符合上帝的旨意,而是借此进一步向大家证明,大拇指在人的生活工作中有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当然,大脚趾对于人的躯体运动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大拇指,每增加一个手指,工作能力就会成倍增加,若没有大拇指,即便其他手指都健全,也难以做什么。同样,人的品格相对能力来说,就好像是大拇指与其他手指的关系。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品格,他的能力越强,给其他人带来的危害就越大。
四、司马光的“才德理念”
早在宋代,司马光曾经提出一套很精辟的‘看人’的理论。他在《资治通鉴》中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意思就是说,可以把人分成这样的四种类型:
1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就是既有品德又有才能的人,就好比一只手的大拇指比其他四个手指都好用。
2 ‘才德兼亡谓之愚人’。这是既没有品德又没有才能的人,就好比一只手的大拇指和其他四个手指都没有。
3 ‘德胜于才谓之君子’。就是指品德很好,但是能力有限甚至较弱的人,就好比一只手的大拇指很健康,其他四个手指有残缺。
4 ‘才胜于德谓之小人’。这个人才华横溢,机能超群,但是人品不好,就好比一只手有四个手指,却没有大拇指。
你若问一个寻找人才的团队:你们想找什么样的人?毫无疑问,他们会要德才兼备的圣人,如果找不到这样的人怎么办?则会取其次,即君子。如果圣人和君子都没有,找什么样的人呢?司马光建议你:与其要小人,不如要什么都不会的愚人。
司马光告诫说:“侠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致矣;侠才以为恶者,恶无不至矣。”意思是,品德好的人有能力,什么好事都能做,品德不好的人有能力,也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愚人的智力和能力都不够,所以除了偷鸡摸狗的事,不会给社会带来太大的伤害和损失。能够给社会和团队造成伤筋动骨的损害的,一定是很有能力而没有道德底线的人,有的人席卷几个亿的钱潜逃国外,有的人出卖国家机密换来荣华富贵,有的人欺上瞒下将国家资产转移到个人名下......这些人,那个不是文韬武略,有着一身本领?
司马光还进一步分析说:“夫才与得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
一个人的才能和品德不是一回事。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以为是一回事,所以把有才的人和有德的人都叫做贤人。选择人才的标准出现了模糊,所以找不到真正的人才。寻找才华如此,找对象也是一样,不能只注重对方的才干和金钱,而忽略了对方的品德。司马光之言提醒我们,没有正确的‘取人之术’,你无法拥有幸福的婚姻。
司马光接着说:“夫聪察强毅之谓人,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一个人头脑聪明,有洞察力,强悍而有毅力,这是他的能力,而心存正直,公道,平和,这是一个人的品德。才能使品德的助手,品德是才能的统帅。有了良好的品德,才能越多,成就的事越大。
司马光又说:“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簸者多矣......”从古到今,给国家造成动乱的奸臣或者倾败家业的败家子,全都是有才能而没有品德的人。
一次,我在一个研讨会上听一位教授讲过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情。改革开放的初期,上海市一家企业管理技术公司来了一个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应聘。外籍老板看他一表人才,又有好的教育背景,二话没说就决定录用。第二天他来上班,老板就安排他进入公司的资料室,希望他尽快掌握国际先进的企业管理技术,从而尽早能够培训中国的企业家。这个高材生看到这么多宝贵的知识欣喜若狂,于是一头扎在资料室,开始如饥似渴的砖研,一干就是半天,连中午吃饭都不离开资料室。到晚上下班的时候,他拿了一些文件跟老板说,为了能尽快掌握这些技术,希望能把这些资料带回家看。老板欣然同意了,还鼓励他利用休息时间多学习。
次日,他带回了文件,又一头扎进资料室,晚上回家的时候,他又带回家另外一些文件,就这样,大概过了四五十天,这位高材生交回了所有的文件,同时附上一封辞职信。他说觉得在这里工作没什么意思,不想干了。老板说,你不想干我也没办法,走就走吧。
可是几个月后,老板听说这个人自己开了一家新的企业管理技术公司,使用的全是他们公司的机密资料。老板去找到他,说他这是剽窃行为。他回答说:“你有什么证据说我剽窃你的?有本事你到法院去告我。” 由于当时我国这方面的法律还很不健全,所以这位老板也没有什么办法。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位高材生确实非常能干。他用这么短的时间从众多材料中寻找出最精华的部分,并巧妙地将材料堂而皇之地带出公司进行复制。他并不是原样将别人的东西照搬,而是要进行‘偷梁换柱’的修改,并借此获得个人的利益。这个人的确具有出类拔萃的能力。然而,他没有好的品格,以至于外国老板惊呼:“中国人怎么是这等素质!”其他同胞也无辜地‘背了黑锅’。
一般说来,有智慧的领导人在选人的时候,都会注重人的品格,而不单单看他们的能力。
福特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公司之一,它下属的一个工厂曾经出现了问题:一个很大的电机机组运转噪音都很大,还很容易发热,不得不经常停下来检修。工程师们认为这个电机修不好了。公司那么有钱,应该换一个新的。福特知道这个电机应该能够修好,但是维修的人有点推脱责任,于是在一个很小的电机公司里面找到了一名工程师。这名工程师是流浪到美国的德国技术人员,名字叫斯坦伊麦斯。他接受这个任务来到福特公司的时候,福特公司的专家很不把这个小公司的小人物放在眼里。然而,伊麦斯却不太在意别人的态度。他带着一个小铺盖卷,睡在了电机的下面,白天夜里爬上爬下,每隔一会儿就听听,三天三夜没有离开这个电机。三天以后,他搬了一个梯子爬到了这个像房子一样大的电机上面,拿粉笔划了一个叉子,然后说:“把这个机器打开,在划叉子这个地方拆去16圈半线圈。”工人按照他的要求把电机打开。拆了16圈半线圈。再一合闸,机器运转得非常好。
福特大喜过望,对他说:“你给我解决了大问题,你要多少的酬劳?”斯坦伊麦斯开价1万美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额。福特说:“1万美元!你就划了一个叉子,要1万美元太贵了吧?”斯坦伊麦斯说:“先生,划一个叉子只要1美元,但是找到这个叉子划在什么地方,需要9999美元。”
福特听了他的话心悦诚服,并且认为伊麦斯真的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才,他说:“这样吧,你到我公司来工作,我给你更高的职务,并且给你更多的工资。”但是伊麦斯说:“先生,在我穷困潦倒的时候,我现在的老板给了我很好的工作,我非常感谢他,绝不能见利忘义,谢谢你的好意,谢谢你的邀请,我不能接受。”
福特更加佩服伊麦斯的为人,因为他不仅工作上兢兢业业,而且还非常忠诚。为了得到伊麦斯这样的宝贵人才,同时又不让他对自己的老板心怀歉意,福特就决定将伊麦斯所在职的公司全部买了下来。
五、三种不同的价值观
现在,年轻人在恋爱的时候往往忽略对方的品格,普遍更看重对方外在的东西。这似乎是很自然的事情,因为外在的东西最容易看到,也最容易激起人们的热情。然而,你要知道,外在的东西只是表面上的,并不是一个人的全部。为了减少恋爱中的失误,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一下怎么去了解一个人?我们将从外向里分三层来看清楚一个人。
第一层次:我们称为有什么[to have],指一个人所谓拥有的东西。当你刚刚认识一个人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他最表面的情况,也就是他所拥有的东西。除此以外,你最短时间看不到更多,更深的东西。
第二份层次:我们能‘做什么’[to do],指的是一个人的能力。相处一段时间之后,跟他的接触增多,你对他的了解也逐渐加深一些,可以看到他具备什么能力,如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办事能力,为人处事能力,接受能力,沟通能力等等。但是,此时你还是不能清楚地知道这个人的内心世界。
第三个层次:我们称为‘是什么’[to be]。即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就是他的素质如何。如果说'to do'侧重于他的聪明才智,那么‘to be'则强调他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他具有什么样的品格。
这三层反映了人们寻找恋人时三种不同的价值观。价值观的不同决定了人们在选择配偶时有着不同的标准。对这三种价值观进行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明白婚恋中什么是最重要的!
注重‘有什么’的价值观,这是青年人恋爱时最普遍的一种心态。青年人寻找对象,无论是别人介绍还是自由恋爱,首先考虑的是对方所拥有的外在东西:相貌如何?身材怎样?有什么学位文凭?家境是否宽裕?有没有房子,车子?有没有靠山?有没有额外的负担?......人们大都很‘现实’,知道很少有人能拥有这一切,如果真的拥有这一切,这个人也肯定轮不到自己。但是,他们认为自己的恋人至少应该有其中的一点或者几点,可以给自己一个娶她或嫁他的理由。
以‘有什么’的价值为中心,人们的择偶标准就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产生变化。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择偶标准是‘出身好’;六十年代,是‘军人’;到了七十年代,是‘大学生’;八十年代是生意人;九十年代是出国留学的人;进入二十一世纪就成了有绿卡的海归派,企业家......但这些东西能长久吗?人失去了财产,地位,容貌,身份之后,该怎么办?爱情失去了动力,靠什么去维系?我们知道,我们所拥有的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身外之物,不论你拥有多少,一场地震,一次海啸,瞬间即逝。《箴言》说:“你岂要定睛在虚无的钱财上吗?因钱财必长翅膀,如鹰天飞去。”那么这些身外之物一旦失去,你的‘爱情’还有吗?‘一见钟情’的爱往往看中的就是对方的相貌,身材,举止,钱财等,因为这些东西一眼就能够看到,是外在的东西。
我们告诫青年男女:不知深浅,切勿下水!因为双方需要时间了解彼此真实的内心。相貌,身材,举止,钱财等表面的东西很容易就了解了,然而,我们能了解这个人有什么能力吗?能看出这个人的内心世界吗?要了解这些,一定要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和接触,才能透过表面看到对方更深层的内心。
有人会说:“我知道钱财是身外之物,但容貌不是我身上的吗?”那么请问,美丽的容貌能够在你身上多长时间,有‘青春永驻’的人吗?
有一首唐诗如下:
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
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古人早在千年以前就告诫我们:建立在花容月貌上的爱情是不会长久的。然而不可否认,靓丽的容貌和俊美的风度是最容易点燃我们爱的火焰的,有一首歌这样唱着:“你就像那一把火,熊熊火焰燃烧了我。”为什么会燃烧我?因为‘你的大眼晴明亮又闪烁,好像天上的星星,是最亮的一颗’——她有大眼晴。你看见了以后,火焰就燃烧起来了。所以说你的爱只是对大眼晴的反应。大眼晴没有了,你的反应就消失了,爱也就随之结束了。
南方某城市有一个艺术学校,那里都是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的帅哥,靓妹,有一个女孩是靓妹之中的靓妹,所以身后总是有许多赶不走的追随者。有一天,一个骑进口大摩托的小伙子来找姑娘。在众人目光的关注下,姑娘觉得自己很露脸,纵身一跃骑上了摩托车,同小伙子‘轰’地跑了。出去之后,到了一条刚建好尚末投入使用的高速公路。他们钻过栏杆,在崭新的高速路上‘兜风’.....太爽了!他们越开越快,越开越高兴,两个人觉得太幸福了,像天马行空一般。想着想着就忘乎所以了,想学《泰坦尼克》电影中那个经典的镜头。于是他们在摩托车上站起来。一起展开双手。结果,摩托车一下子横飞了出去,女孩子的半边脸被毁了容。
靓妹住进了医院。头一天还有几个人看她,到后来,守在身边的只有她父母,而那些‘追随者’不用赶走,都无影无踪了。这难道不值得‘花瓶’们深思吗?《箴言》说:“艳丽是虚假的,美容是虚浮的,惟敬畏耶和华的妇女必得称赞。”《耶利米书》:“你因依靠自己所作的和自己的财宝,必被攻取。”光看外表,很多时候无法判断一个人的能力的价值。有的人虽然家境贫寒,出身卑微,但是他头脑灵活,聪明绝顶,或者是身怀绝技,才艺超群;有的人乍一接触其貌不扬并不起眼,但接触一段时间后,才知道他原来是文韬武略,见多识广。
很多清高的人对钱财,势力,名气,头衔是不屑一顾的,也不太看重对方的形体和相貌,却十分看重有真才实学,有能力的人。如果某人是大夫,律师,艺术家,电脑专家有技术特长的人,或者他很会为人处世,左右逢源,关系亨通,或者他头脑灵活,善抓机遇,便会很得他们青眯。欣赏有能力的人似乎很有道理,只要他有能力,我们自然不会受穷。
我父亲是个外科大夫,‘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被视为反动学术权威,被勒令停止工作去喂猪喂牛。‘文革’结束后,父亲恢复工作时已经不能拿手术刀了,但是他仍然可以给病人看病。有个朋友对我说:“你看见没有?做人就像你爸这样,把宝贝都放在脑子里——你可以拿走我的财产,毁掉我的手,但只要不把我的脑袋扭走,我就有饭吃。”当时,我觉得这总结真是太精辟,太智慧了。所以从那以后,我就把‘长本事’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其实不仅我一个人,现在很多家长不都是在极力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吗?学习认为多一种能力多一条路,孩子有了这些本事,走遍天下也不怕。
然而,有本领就有依靠吗?万一他的知识和技能过时了怎么办?万一他脑震荡失去了记忆怎么办?或者他把这些技能和聪明才智都用来对付你怎么办?我们在有关素质的论述中已经看到这样的可能性。
《哥林多前书》说:“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已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这段话告诉我们,你就是有天大的本领,没有一颗爱心在里面,就没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3 注重‘是什么’的价值观
我们不是说在恋爱中了解对方‘有什么’和‘做什么’不重要,而是说这些不是最关键的。能够使婚姻和谐,稳定,长久的,是人的心。配偶是要跟你共度一生的人,所以他【她】的品格如何才是最为要紧的。
1他是一个仁爱的人,还是一个冷酷的人?看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是积极伸出救援安慰之手,还是愤愤地说:“我需要帮助的时候,谁来帮助我了?”
2他是一个喜乐的人,还是消极悲观的人?他每天是以微笑面对生活,还是唉声叹气,愁眉不展?在你遇到痛苦,挫折和失败的时候,他是鼓励你说:“没关系,我们重新再来!”,还是他更加泄气地埋怨和唠叨说:“算了吧,没指望了?”
3他是一个喜欢与人和平相处的人,还是一个喜欢与人斗的人?他是凡事愿意默默给别人带来祝福,顾全大局,还是到处喜欢出风头,剑拔弩张的人?
4他是忍耐大度的人,还是小肚鸡肠?遇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或者他人的误会,他是以老练宽容的心胸去面对,还是赌气,咒诅说:“让他见鬼去吧,不得好死!”
5他是以恩对待别人的人,还是一有机会就打击报复别人?受到别人伤害的时候,他是恩待伤害自己的人,与人为善,主动修好,还是抓住人家的错误不放,咬牙切齿说:“等着瞧!看我怎么收拾你!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6他是个良善的人,还是个恶毒的人?对于老人,孩子,残废人,他是像对待你一样亲切地对待他们,还是冷眼相待?有一次我在北京的公交车上看到过这样的情景:一对年轻的恋人,男的先冲上去抢了后门边上的两个座位。这时跟着上来一位老人,站在座位前想坐下,小伙子先是不让,后来在周围人谴责的目光压力下,才不情愿地把其中一个座位让给老人。女友上来后,小伙子把抢来的座位让给了女友,自己满绅士地站在女友前面。当时是北京最冷的季节。女孩子说:“这门缝的风真大。”小伙子听了二话没说,刷地拉开羽绒服的拉链,站开两翼为姑娘挡住从门缝里吹进来的寒风。那形象,就如同当初打虎上山的杨子荣,哇!那女孩子此时真感觉到自己就像是一个高贵的公主。她也一定觉得这男友的心对她很好!她错了。良善还是冷酷,是在怎样对待那个老身人上辨别出来的。
7他是个讲信用的诚实之人,还是心口不一,反复无常?【箴言】说:“他发了誓,虽然自己吃亏,心也不改。”说的是守信用的正直之人。
一位基督徒朋友,他与别人合作组织一场演出,门票都已售出,演出却因故取消,随之而来的经济损失可想而知,合作的伙伴见势不妙都逃之夭夭了。他自己一个人承担起收尾工作的全部责任,并且亲自去现场退票。很多不明真相的观众愤怒地甚至想打他,他强忍委屈,耐心的解释,最后,尽管他为此欠下巨额债务,但诚信的品格却使他赢得了一位姑娘的芳心。上帝以自己的慈爱和公义赐给这位中年未婚朋友一位贤良的年轻妻子。
不守信用的人虽然在恋爱的时候信誓旦旦,但结婚后,看到年轻,更有魅力,更漂亮,更有钱或者更有势的人,难免见异思迁:“我们俩的结合是个误会!结束吧,爱是不能强迫的。”因为他的许诺都不过是达到个人目的的一种手段。
8他是个温柔的人,还是个暴躁的人,当遇到冲突矛盾时,他的态度怎样?是温柔面对,还是暴跳如雷?《圣经》说:“生气却不要犯罪。”我们不能让自己不生气,因为那是上帝赐给我们的正常情绪,但是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怒气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一旦我们情绪失控,头脑就会发热,暴怒之下很容易做出不理智的事情。
9他在各种的诱惑面前是很有节制,还是无度地放纵自己的欲望和嗜好?婚姻生活中会面对许多大大小小的诱惑。没有人不知道酗酒,赌博,上黄色网站,整夜泡在网吧等嗜好是不对的,但有的人能克制自己的欲望,有的人却不能。倘若他在日常生活中很有节制,那么就说明他对婚后难免遇到的各种诱惑具有相当的抵抗力。
上帝有众多的美好形象:公义、慈爱、怜悯、饶恕、谦卑、圣洁、无私、和平、良善、温柔......他将这些赐给我们,使我们能够拥有其中的某些品格。但是有一点:这些品格一定要在‘关系’中才能够得到具体的体现和彰显。那么,有什么关系最能反映这些品格呢?那就是夫妻关系。这就是为什么上帝首先创造夫妻关系而不是其他的关系。人在夫妻关系中品格的展示是最真实的,是不能伪装的,而在其他关系上都可以加以‘修饰’。我们刚和妻子吵完架,出了门就可以微笑着与邻居打招呼;我们可以在电话中温和地劝解朋友或同事,放下电话就可以向老公瞪眼晴。
这世界上,要说谁最了解我们的内心,当然是上帝,任何一个不圣洁的念头也瞒不过他。其次,就是我们的配偶了。让我们牢记:人的品德决定夫妻关系的好坏,夫妻关系的好坏也证明人的品格。同样,一个人的品格决定着其配偶在婚姻中是否幸福。
精神病学家费兰克皮特曼写道:“我们生活的稳定与否取决于我们的品格,是品格的力量而不是激情使婚姻得以长期维持下去,夫妻共同抚养孩子长大,使其成为一个有责任心和劳动能力的公民。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是品格的力量使人们能够活下去,忍受并超越他们的不幸。”婚姻是每个人的终身大事。恋爱,就是寻找能与你同甘共苦,厮守终身的人。人们在婚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危机,外在的法律制度对于处理这些婚姻中的危机都无济于事,只有夫妻双方的品格是能够帮助他们度过危机的载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大学生智慧网立场。
欢迎投稿:40051433@qq.com
稿件类型:恋爱、婚姻、家庭、就业、创业。